粉色卫衣、黑色裤子、盘发、面带微笑、一条腿随意地搭在另一条腿上。
此时的徐姊妹正坐在对面的椅子上讲述着自己的信仰经历,空气中弥漫着轻松、自由的味道。虽是一位牧师,但更像是家人,像一位大姐姐在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信主的人很不一样 很喜乐
未信主前,徐姊妹对基督徒的第一印象是“喜乐”。
这还要从徐姊妹妈妈的癌症讲起。
徐姊妹妈妈被查出癌症时,正是徐姊妹刚刚怀孕的时候。与病魔作战3年多的时间后,她妈妈回到天家。那时,距离她归主只有一年多的时间。
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徐姊妹不信基督,但却支持她妈妈去教会聚会。因为她发现,她妈妈聚会回家后,脸色就会好很多。因此,她妈妈一难受,徐姊妹就让她去聚会。
后来,她妈妈身体状况慢慢下滑,下楼也不方便。“让人都上咱家来聚会。”这时,曾经在留学期间得到教会帮助的徐姊妹的丈夫建议说。那个时候,徐姊妹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家看孩子。
“这个会(聚会)就是这样起来的,几个老太太过去聚会。一聚会,我就收拾收拾家,给他们倒水、摆凳子。我就带着孩子下(楼)去玩,要么就在家睡觉……那个时候就觉得信主好,有病就要信主。”
有时,教会聚会时,她就带着孩子去楼下溜达。“信主的和咱不一样,信主的人特别好……就感觉他们很喜乐。”作为一个旁观者,徐姊妹跟人见证。
有一次,一个弟兄去她家聚会,徐姊妹忙着招待他,给他倒水。“姊妹你别忙了,你坐下听听。”弟兄邀请说。
“我就很好奇,我又和你们不是一伙儿的,你叫我姊妹。”她继续说:“他就握着我的手,非常喜乐。”回家后,徐姊妹跟丈夫分享她在基督徒身上看到的喜乐的生命。
此后,上帝通过赞美诗吸引她。有一次,徐姊妹在屋里看电视,听着另一个房间传来诗篇二十三篇的歌声,觉得非常好听,就在聚会结束后,让妈妈教她唱这首歌。徐姊妹回忆说:“现在想想,几个老太太能唱出啥来啊。我就觉得这歌真好听,真是上帝的带领。”
妈妈归天家
徐姊妹妈妈的癌症越来越严重,教会弟兄姐妹劝徐姊妹为她妈妈祷告,并教她主祷文。
当只会背主祷文的徐姊妹发现妈妈真的快“不行”了,竟然真的跪在上帝面前祷告。她跟上帝要了两个“条件”——不要让妈妈在家去世(婆家人不愿意),妈妈去世时她能打120电话;妈妈快要去世时,能把妈妈从楼上抬下楼去。
那天晚上,本应因白天看孩子很累的徐姊妹,凌晨1点却听到了上帝跟她说话。她“噌”地一下就从床上坐起,打120电话、把妈妈从楼上抬到楼下、去医院。两天后,她妈妈回了天家。
从医院回家的徐姊妹,心情很沉重。然而,上帝与软弱、忧伤的人同在。“你妈‘搬家’了。”徐姊妹上楼的时候,听到上帝这样跟她说。得到力量和盼望的徐姊妹,轻松地上楼,收拾东西,打算开追思会。
她告知亲戚朋友会按照教会的方式办葬礼。徐姊妹妈妈在世时,去过两个不同的教会。在葬礼的事情上双方争论究竟该由谁来开追思会。“你们争什么,不都是信主一家人嘛。”徐姊妹惊讶地表示,自己那时候可属灵了:“你们一块开不就行了嘛,怎么这么多事。”
去火葬场的路上,大家都愁眉苦脸的。徐姊妹被上帝感动,带着大家一起唱诗篇二十三篇。徐姊妹妈妈就在赞美声中被送到火葬场。
“不能停止聚会”
从火葬场回家的路上,有弟兄姐妹问徐姊妹:“你妈走了,你家聚会怎么办?”
“不能停止聚会。”徐姊妹说。会(聚会)就这样一直聚下来,直到今天。虽然在这过程中,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教会更换了好几次场地,但没有改变的是聚会一直都没有停。
当上帝跟徐姊妹说“你妈‘搬家’了”的那个时刻,她心里就有一个心志——不管怎么样我还要信主,信主之后将来还能再见到妈妈。她表示,妈妈离开时除了留下几千块钱,也把教会福音留了下来。那个时候的徐姊妹,很多东西都不太明白,但有一个想法——无论遇到什么事情,不能停止聚会——却一直留在了她的心里。
非典期间,包括徐姊妹在内,教会只有两个人,但聚会依然没有停过。徐姊妹讲道,另一个姐妹坐着听道。
徐姊妹丈夫因糖尿病住院期间,徐姊妹在医院照顾丈夫。但即便如此,聚会依然在继续着。她将家里的钥匙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,以便聚会可以正常进行。
几年后,当徐姊妹打算就这样一直服事下去时,却遭到了丈夫的反对:“老婆,让你信主,你不能当成职业呀。”
原来,在徐姊妹妈妈生病住在她家期间,她好几年都没上班。现在妈妈去世了,孩子也还很小,只靠徐姊妹丈夫一个人赚钱养家压力很大。徐姊妹想服事的想法,无论是娘家人还是婆家人都不理解。
“那时候真的是流眼泪了,跪在那儿哭,那教会怎么办?”
“不是我服事上帝 是上帝服事了我的家”
徐姊妹和她丈夫在高中时就认识了。两人是同学,感情很好,谈了9年的恋爱才结婚。徐姊妹家族这边,女孩很少,徐姊妹是被宠着长大的。而徐姊妹的丈夫是由奶奶带大的,也是被老人宠大的。两人在一起,可谓“一山容不下二虎”。
徐姊妹说:“我其实很厉害的,在马路上就能揍我对象(丈夫)那样的。”但为了丈夫能让她信主、服事主,她表示“你(丈夫)怎么对我都行。”
有时候,她丈夫指着她的鼻子就开始大骂。
有一次,徐姊妹一个人在家带孩子。她一只手抱着孩子,一只手在做饭。她丈夫回家看见她就气不打一处来,把剥好的蒜扔到她脸上。徐姊妹一句话也没说,但心里想着:“我要不信主,我要把锅扣你头上。”
虽然两人感情很好,但却无法谈信仰。一谈到信仰,就矛盾冲突不断。
那个时候,徐姊妹丈夫算个小厂长,压力很大。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时,徐姊妹会建议他“你祷告吧”。不说这句话还好,说了这句话,本来正在洗脚的他,“哐”把洗脚盆扔到地上,怼了她一句:“祷告什么。”
“全世界信主,他也信不了主。”徐姊妹摇着头,无奈地笑着说。
两人吵架后,每当徐姊妹不想和丈夫继续过日子,打开门想要离开时,就会想起第二天还有聚会。她心想,如果我走了,怎么和弟兄姐妹说呢?想到这里,只能默默关上门,重新回到家里。她告白:“我觉得不是我服事了上帝,是上帝服事了我的家。”
徐姊妹未信主的时候承包过快餐店,后来因为怀孕暂时放下了。后来,条件允许的时候,徐姊妹的丈夫重新包了个食堂,并且交了订金。订金都交了,不去工作都不行了。
过去,一有什么事情,徐姊妹就会寻求别人的帮助,让别人为自己祷告。这次,她没有寻求人的帮助,而是自己来到上帝面前祷告。“当我跪在那里痛哭流涕的祷告……很清楚耶稣在我旁边,知道耶稣在陪着我,我就很有力量。”祷告后,她直接去探访了。
回家后,她在厨房做饭,听到开门声,知道丈夫回家了,她也没吱声。“算了,算了,别干了,我看你也不想去干。”承包食堂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。
“我急着让他信主,他急着让我赶紧赚钱。”这样的日子过久了,徐姊妹再也无法继续忍耐下去了。她在上帝面前袒露自己的软弱:“主啊,这日子没法过了,这个聚会我也不聚了,不能再这么下去了。”“为了聚会我受了太多委屈了。”她准备回家和丈夫打一架,然后一走了之。
但上帝的工作也在这个时候彰显出来了。当徐姊妹回家后,发现丈夫买了很多好吃的。“老婆老婆,你别管(做饭的事)了,今天我做饭,给你做好吃的。”听到丈夫的话,徐姊妹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。
而徐姊妹丈夫真正的改变,在于徐姊妹觉醒后对他的服事。
“后来我觉得最亏欠的就是弟兄(丈夫)。”徐姊妹表示,之前她着急着让丈夫信主,但却不理解丈夫的心一直都在工作、家庭和孩子身上。虽然丈夫嘴上没说什么话,但一直都在背后默默支持。她认为,服事教会其实是自己要改变,尤其在家庭当中。可能你在教会做着这样那样的服事,但可能却没尽到作妻子的本分,没有降服下来去服事丈夫。
徐姊妹的丈夫是个很负责任的人,作为一个小厂长,单位200多人等着他吃饭,常常是一个电话打来就放下筷子直奔单位。他身体不太好,回家又很累,而徐姊妹说话有时又不注意,导致他心情不好、不高兴,也气得吃不下饭。徐姊妹很担心他的身体,就端着饭,给丈夫道歉:“我错了,对不起。”眼泪就顺着她丈夫的脸颊流下来。
当徐姊妹谦卑下来给他丈夫洗脚时,过程中他丈夫一句话也没说。第二天,他就神奇地改变了。
如今,徐姊妹丈夫已经参加了教会的弟兄聚会,也很追求上帝,整天在家研究圣书。徐姊妹全职服事到如今也已经20多年。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CT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CT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CT”的文章权归CT所有。未经CT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(010-82233254)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jidushibao2013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